(相关资料图)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洋

暑期期间,中华世纪坛的展览和文化活动格外丰富。7月10日,作为世界文化季2023——青少年全球素养培养互动板块的重要展览,“1棵树1世界”世界少儿科技艺术巡展正式开展。这个由多国艺术家与少儿共创的大型互动沉浸式艺术展,围绕树的主题,将树所蕴含的多重意义通过艺术互动的形式传达给观众,增强孩子们对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文明传递、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观念的认识。

步入展厅,首先来到“神秘森林”,用手电筒照亮墙上的花,就可以听到花朵发出的声音,花朵各不相同, 花之交响曲也迥异,让孩子们静下心来倾听大自然,了解植物也像人一样有五感,培养共情能力。

作为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展览,该展以沉浸式空间帮助孩子们认识AI技术。 来到《AI女娲未来之树》新媒体沉浸互动空间,可以看到之前由孩子们创作的叶片图案,经由微软亚洲研究院研发的NUWA(女娲)无限视觉生成模型,被延展成一整面墙的巨型图画。孩子们身处这些画作组成的沉浸空间中,触摸画面就可以激发出萤火虫、烟花、糖果等出现在画面上。奔跑起来,还可以看到自己脚下的涟漪一圈圈荡漾开去。可以说, 这个沉浸空间由小艺术家与AI共同创作呈现出来。

中外当代艺术名家也参与到此次展览中来。在《木林森计划》部分,艺术家徐冰号召以当代艺术切入环保生态问题,将公益行动、环保理念引入公共艺术创作中,引导孩子们对当地树木及生态进行创意性表达。展览上可见多个国家的孩子用画笔画出自己家乡的树和自己心中的树。在《地球之声》展区,还可以看到数个屏幕循环播放世界各地儿童参与丹麦-冰岛艺术家埃利亚松发起的共创项目。视频中,孩子们借由AR增强现实技术“化身”纸杯、桌子等,代表世间万物为地球发声,借此表达每一个人的态度都会对世界产生影响。来参观的小朋友们也纷纷拿起现场道具,化身番茄、面包片、彩笔盒子等,为地球的未来表达心声。

展览不仅注重少儿全球素养的提升,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 《汉字寻根》展区和《识木·解木·演木》展区,从家庭姓氏和传说故事中的树木元素出发,带领孩子们了解扶桑神鸟、折柳寄情、蟠桃献寿、构木为巢等众多传说和故事,也鼓励孩子们现场利用小道具和幻灯片,自己创作小故事并演绎出来。鼓励孩子们探寻文化之根、民族之源,尊重理解包容文化的差异性。

该展今年在北京、广州两地三馆同期开展, 北京展区分别在中华世纪坛和今日美术馆联动展出,展至10月30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