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天淇
极端强降雨来袭,永定河多处自动监测站被洪水席卷,斋堂水文站失联,北京市水文总站副主任武佃卫惊喜地发现,位于门头沟区雁翅镇的雁翅水文站却每天按时发来完整数据。建成于1951年的雁翅水文站是国家重点水文站。水流由雁翅到三家店需要四小时左右,其数据对于下游的防洪调度决策、预判极其重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其实,在本轮强降雨引发洪水洪峰期间,雁翅水文站同许多地方一样,遭遇了断水、断电、断通讯。但站内的工作人员克服多种困难,坚持水文监测数据按时报送不间断,为永定河流域防汛抗洪提供了重要支撑。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设备接连损坏 三换测量方式
雁翅水文站是国家重点水文站。承担着永定河上游官厅水库和支流清水河斋堂水库泄水溢洪及区间洪水的观测和报讯工作,是永定河百里山峡段的第一站,也是山峡段的重要控制站。
临近中午12点,北京市水文总站雁翅水文站站长连玉柱站在永定河岸边,通过对讲机发出指令后,用力将人工浮标抛向河道中央,下游百米开外的雁翅水文站工作人员唐磊随即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待浮标飘过监测断面终点位置后,唐磊迅速计算出当前河水的流速、流量,确认无误后,拿出手机,将数据发回北京市水文总站。
这看似平常的操作,在洪峰来临时却复杂起来。
7月30日,门头沟大雨滂沱,雁翅水文站的监测断面水位持续升高。晚上7点半,连玉柱带着工作人员薛栋元来到监测断面,站在测量船上,拖着一种叫做ADCP的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测量河水流速。天越来越黑,水越涨越高,水流越来越急,在雁翅水文站工作了近20年,经验告诉连玉柱,船上不能站人了。他赶忙下船,想直接用拖船带着设备测量。可当他试着摇动拖船的时候,却发现水流已经把船冲得横了过来,“阻力特别大,根本摇不动。”连玉柱于是赶忙更换监测断面,本想往河道上游去,却发现桥已经被水淹了,又掉头往下游跑了800多米,选择了一座地势略高的桥。
正在测量时,水位急涨,突然岸边一根电线断裂,带起的巨大冲力把流速仪打翻了。连玉柱大喊一声“快松手”,同事薛栋元这才没被一起带下水去。水下有乱流,没把设备冲远,而是带了回来,在距离岸边不远处的一个漩涡打转。连玉柱穿上救生衣,系上安全绳,另一头拴在岸边的一根电线杆上,用长柄钩去捞水里的设备。最终,设备找了回来,却已不能用了。
连玉柱改为缆道雷达波测流仪测量。可设备刚放下去没多久就不见了,“我们初步判断,应该是水里的漂浮物给撞走了。”连玉柱和同事只能采取最原始的测量方法——扔浮标。
浮标分为天然浮标和人工浮标两种。天然浮标,就是河道里的一些漂浮物,要选择明显的、流动平稳的、有一定吃水量的,比如铁桶、木头等,测量其流速,再根据相关数据换算,得出流量等数据。再后来,河道里的天然浮标也没了,连玉柱和同事们就开始用自己制作的人工浮标,定时监测。
就这样克服各种困难,雁翅水文站自7月29日8时到8月4日17时,共测定水文数据133次,并在8月1日10时,测得永定河雁翅断面洪峰流量1700立方米每秒,累计洪水量1.84亿立方米,洪峰位列建站以来有实测记录的第一位,远超2012年“7·21”洪峰和2016年“7·20”洪峰。雁翅站完整记录了永定河卢沟桥洪峰涨落过程。
“百家油”支撑宝贵数据传输
水文站已断水、断电、断通讯,水文数据测出,如何回传也是难题,好在还有卫星电话。用卫星电话必须要有电源,可应急发电机是以汽油为原料的,站里的汽油储备有限。
每次到了要回传数据时,连玉柱和同事唐磊都会提前把各项准备工作做好,一个在屋里守在卫星电话旁,另一个在屋外发电机旁。发电机一开,唐磊立刻拨打电话,报送完数据,马上给连玉柱信号,发电机关闭,多一秒都不耽误。“每次短则三分钟,长则五分钟,我们肯定报完数。”连玉柱说,当时下山的路也断了,所以发电机每次都恨不得掐着秒用。
有一次,发电机打开后,唐磊迟迟没有给连玉柱信号。连玉柱心急,跑进屋一看,唐磊怎么也拨不通电话,急得浑身是汗,衣服都贴在了身上。“我拨了40多回了,就是打不通!”唐磊说。连玉柱赶忙帮着一起拨,幸好,这次一下就拨通了,两人报完数,赶紧关闭发电机。
储备的汽油越来越少,连玉柱和同事们开始到附近的村民家里借油。今天20升,明天50升,后天30升……就这么靠“百家油”,精打细算地坚持了4天。直到8月3日下午,雁翅镇通往河北东花园的道路临时抢通,市水文总站派出的应急工作组成功将物资送到站上。而在这期间,雁翅水文站监测的数据从未间断,不仅做到整点报时,最频繁的时候,甚至做到了每半小时就报送一次数据,为永定河流域防汛抗洪提供了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