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刊于5月11日俄罗斯龙报网;美国侨报网

中新社南宁5月10日电 广西民族博物馆10日介绍,近日,该馆古人类研究中心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历史生物学》(Historical Biology)发表论文,公布广西崇左岩利洞新发现中更新世早期大型哺乳动物群化石综合研究成果。岩利洞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为研究中国华南动物群演替提供了重要依据。

初步的铀系年代测试结果表明,岩利洞哺乳动物群化石其年代距今约60万年,基本完成从早更新世向中更新世动物群的更替,这极有可能是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事件影响的结果。

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事件,发生在大约120万年至70万年前,是一次全球气候系统的重大转型事件,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系统的主导周期由4.1万年转变为10万年。此后,全球冰量显著增多,海洋表面温度下降,陆地干旱化程度显著增强。

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事件对陆地哺乳动物的影响,一直是中外学界研究热点。但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缺乏有精确年代限定的中更新世早期哺乳动物群化石。

论文第一作者、广西民族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姚艳燕介绍,虽然在中国南方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但已发现的中更新世动物群大多局限在中更新世中、后期,处于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时期的动物化石稀少。迄今为止,学界对中国华南地区中更新世早期动物群的演化知之甚少,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事件对哺乳动物演化影响的研究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

岩利洞哺乳动物群化石包含21个种属,动物群中不存在新近纪孑遗种类,如爪兽、乳齿象、丘齿鼷鹿和双齿尖河猪,缺失大熊猫小种/武陵山种、扶绥犀、山原貘、桑氏硕鬣狗等早更新世常见种属;出现了中更新世常见的剑齿象、裴氏猪、小猪、中国犀、中国貘,其余大部分为现生种属。

论文通讯作者、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王伟介绍,该论文以广西岩利洞遗址中获得确切年代的中更新世早期动物化石为研究对象,与岩利洞周边地区早更新世以来的哺乳动物群进行对比,分析动物群演化与更替规律,探索华南地区动物群演化与中更新世气候转型的关系,填补了这一研究的空白。(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