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消息传来,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河南省内乡县、湖南省安仁县、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贵州省石阡县等全国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承代表地的城乡百姓欢欣鼓舞。

现在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是由意大利哲学家阿洛伊修斯·李慕山针对罗马帝国的历法进行翻新修正,并以此创建了《格里历》,1582年时任罗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颁行,迄今有四百多年。而作为独具特色的农历,在我国至少已有二千多年的使用历史。它是中国人观察天地、认知自然所创造发明出的时间知识体系,也是安排农业生产、协调农事活动的基本规律,更是中国社会顺天应时、指导实践的生活制度。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代表地——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们十分自豪:中国时间,衢州开始!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中国先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分,每一等分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为多民族所共享,是中国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在国际气象界,这一已有二千年历史的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节气是古老的华夏智慧的体现,是自古以来指导农业生产的教科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气的推演,最早可追溯到《河图》《洛书》中的记录。《河图》《洛书》是两种数字图像的合称,“河出图,洛出书”,《河图》《洛书》中的数字排列,反映了日、月、地球等星辰周期运转,天气、四季变化更替,阴阳消长及寒暑转换的时空意识。它是我国古代历法时空的缩影,也是推演节气变化的规则。《河图》《洛书》里面设计了九宫图,除了中宫以外,其他八宫分别对应不同日期,并将不同日期定为冬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八节,每移一宫(节)约四十六天左右。史料显示,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发展到八个。二十四节气完整的名称首见于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到了唐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唐顺宗李诵颁布历书,将二十四节气等天气物候与农耕文明相关的内容用文字形式传播。二十四节气的制定,综合天文学、气象学以及农作物生长特点等方面知识,通过历书传承,比较正确地反映一年中季节物候特征和变化,深受百姓尤其是农村民众的喜爱。

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是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公历2月4日前后。二十四节气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即立春,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此时天气渐暖,大地回春。春天来了,节气变了,万物的蓬勃生长也随之开始,人们新的希望也随着春天温暖的太阳一同升起。古人对节气格外重视,“立春”不仅是重要节气,也是重要民俗节日,在立春这天举行有规模的祭祀活动的历史十分悠久,在距今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古代的立春祭祀首先是由官方开始的。周朝时,官方设周礼春官,主持立春祭祀活动,周天子率群臣到郊外祭祀,气氛庄严、场面盛大,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从相关文献中可以得知,周朝迎接立春节气到来,仪式感非常庄重: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为什么要去东郊迎春?这是因为春神句(gōu)芒,据传居住在东方。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只是在东郊了,而是进入宫廷或官衙。宋代的《梦粱录》就有记载:“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

立春祭祀活动,经过三千多年的传承延续,发展成从宫廷到州府、县衙,再到民间的盛大活动,其中尤以九华立春祭最具代表性。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妙源村的梧桐祖殿,是我国境内仅有的供奉春神句芒的神庙。每逢立春日,皆为祭祀日,活动的内容异常丰富:祭拜春神句芒、迎春接福赐求五谷丰登、供祭品、扮春神、焚香迎奉、扎春牛、演戏酬神、插花、踏青等,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没有亲身经历者是难以想象的,构成了衢州地方特有庙会形式的梧桐祖殿立春祭祀。

句芒的形象如何?《山海经·海外东经》这样记载:“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在历代的迎春祭祀活动中,句芒是祭祀的对象,在仪式中是绝对不可或缺的。人们在鞭春牛、迎春仪式时,句芒像总是随其左右,有时还手执彩鞭。至于春神站立的位置,要根据五行的干支而定。句芒一般被称为“芒神”,既是春神,又是谷神,主管树木的生长发芽。句芒就是广袤大地、广大民众的守护神。当主祭献辞后,陪祭就导唱喝彩歌谣:“春回大地,复始万象新。迎春接福,三阳又开泰。春神护佑,福祉惠万民。春色满园,沃野千里好。春风浩荡,国强民富安。春华秋实,风调雨顺粮丰收。天地复使,人寿年丰万象新。”陪祭每唱一句,所有参与者均齐声同和:“好啊!”在众多的仪式中,鞭春牛可谓是最重要的一环。在鞭春牛环节,也同样是表达人们心中的愿望:“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四打六富兴旺。”

立春祭祀最本质的目的是重视农耕,发展生产。这与农民的生产劳动直接相关,与民众的生活生计相关,是民间百姓的切身利益所在,安身立命的根本利益所系。与农作物生长一样,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是周而复始,百姓渴望祭春,热心参与,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了。

近几年来,衢州市柯城区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利用,二十四节气文化的发掘利用也提到了政府的议事日程,成立中国民俗学会立春文化研究中心,建成中国(柯城)立春文化展示和体验中心,创建中国立春文化之乡和省级立春文化(柯城)传承生态保护区,九华立春祭连续数年登上了央视直播画面。当前,我们正在谋划建设二十四节气文化研究院、打造二十四节气科普教育长廊、开设二十四节气民俗体验馆、精雕二十四节气艺术中心、建设二十四节气沉浸式数字生活区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二十四节气文化,将会绽放出更加光彩夺目的火焰,成为衢州市文化新地标、浙江省文旅金名片、全国二十四节气传承传播新标杆。(叶美峰 供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