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6岁时在汶川特大地震中被解放军和消防员救过,我想接力好这一棒”“那时候我总想着,有一天能当医生就好了”……15年前的今天,特大地震突袭汶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路救援力量拼尽全力创造出一个个生命奇迹。如今,获救的少年们已然长大,曾被光照亮的他们,正在别人心里种下希望的种子。

被解放军和消防员救下的张自立,如今成了一名森林消防员,去年还参与泸定地震救援,被网友称为“汶川哥哥”;因地震失去左腿的朱宇视医生为梦想,去年如愿被心仪的医学专业录取;曾受到军人帮助的李魏坪,带着“用一生去报效祖国”理想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地震夺去了太多,除了希望”,15年来,时间见证浴火重生,巴蜀大地重归锦绣,而亲历者们的奋斗群像,更照见了中华民族的坚韧脊梁。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无声的告白令人动容。想要“成为你”,不仅仅是为了一份心底的梦想,更在于曾被微光照亮,所以深知信念和榜样的力量,更加笃定于传承精神、延续信仰。15年过去,那些曾经奋战在救援前线的队伍,依然保持着待命状态、时刻准备出发。使命的传承,见证着“汶川精神”的接力。追寻光、成为光、散发光,生生不息的奋进能量,正是引领中国不断前进的强大力量。

励志故事触动人心,而放眼望去,这样的“中国式传承”可见于中华大地的每一个领域、每一处角落。因为受教于张桂梅老师,所以选择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帮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因为看到了乡村与城市间的教育差距,所以毕业后毅然回到山村执教……所谓成长,可能就是在受到帮助后,开始反问自己“是否也能在别人心里种下种子”“是否也会成为别人眼中的‘英雄’”。“因为曾经淋过雨,如今也想给别人撑起伞”,这份温柔早已刻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

国内外媒体曾格外关注汶川地震救援的社会参与,并认为以此为标志,中国的凝聚力愈发凸显。这背后,既包含了人们对生命的敬畏,更是中国人众志成城、勇敢团结的生动体现。每年“5·12”,不仅是缅怀同胞、感怀过往的日子,更是致敬精神、砥砺向前的时刻。今天,更加强大的中国,也一定会在万众一心、守望相助中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实习记者 高源

流程编辑:u028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