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百、日常、废萌动画几乎是动画界每个季度都不会缺席的常客。


【资料图】

而中规中矩、不温不火也是这类作品大多时候的表现。

就如上个季度的天籁人偶,这个季度的DIY、向山进发,以芳文社为首的一众废萌轻百都表现平平,即不会翻车,但也因太过平淡而缺少热度与话题性。

但孤独摇滚的出现惊艳了四座,告诉大家——日常轻百系动画也有这么能打的!

为什么在十月《电锯人》、《间谍过家家》这样一种人气作品之中,《孤独摇滚》作为一部日常萌系动画,能够分到这么高的讨论度(好坏皆有)与关注?

因为她唤起的正是许多当代观众心中最大的情感共鸣

主人公后藤独(“小孤独”)是一名极度自卑胆小的社交恐惧症,动画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刻画她社恐时的心理活动与反应——

这样构成了这部动画的主基调——主线的推进,始终会围绕着女主人公“小孤独”的社恐情节。

而高中的年龄,日常的剧情,又是最适合展现少年少年内心孤独自闭情绪的土壤。

因此许多人看小孤独的社恐症状,会直呼真实,产生共情。

up自己的社恐倾向不高,但我前任曾有相当的社恐情节,在看《孤独摇滚》的时候才发现,小孤独的许多反应,都能看到她过去的影子。

与人对话时不敢与人对视,会下意识中回避着迎面而来的目光——

高度敏感,容易将周围人不经意的动作解读为对自己的排斥——

紧张起来胃部会起应激反应,甚至呕吐——

缺乏安全感,喜欢呆在狭小阴暗的角落、空间里来获得安全感——

在互联网上一扫自闭,是和现实完全相反的社交达人——

这些情况在小孤独的身上的症状,可能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

尽管没有看过原作,但我相信漫画作者一定(或者曾经)也有深刻的社恐体会(或来自自身,或来自亲近的人),才能创作出小孤独这样真实、丰满的社恐少女形象。

但同样也造成了这部动画评论的两极化,对于无法与小孤独的“社恐”共情的观众,看着这些动画演出会觉得过于夸张,不可理喻。

但我认为这正是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不社恐的人不能理解小孤独夸张的反应,正如他们不能理解社恐的人为什么社恐。

动画中同样有两位性格和小孤独截然相反的角色,伊地知虹夏与喜多郁代。

一个温柔而积极,是大家的妈妈;一个开朗又天然,是团队的活力。

这同样是能在现实中找到例子的角色,在她们的眼中,小孤独的很多行为都非常“不可理喻”,难以让人理解。

她们看小孤独的视角,何尝不是无法与这部作品共情的人,看待这部作品,看待社恐者的视角呢?

无法共情,无法理解小孤独这些“夸张”的“反应”,进而对作品风格产生反感。

但所幸,除去刻画“社恐”元素之外,作品本身的许多地方也可圈可点,比如第五话震撼人心的演出一下就吸引了大量的观众与人气——

不仅共情,这部还有许多出彩的地方,足以让她吸引你。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部作品或许也能成为沟通的桥梁,让不了解,不理解“小孤独”这种社恐反应的人,从虹夏或者喜多的视角去了解小孤独的“社恐”情节。

让社恐的人感同身受,让不社恐的人了解社恐,《孤独摇滚》或许仅仅是一部日常萌系动画,但在这个网络时代下,可以被解读出超越日常萌系的意义。

自《学园孤岛》以来,还没有这么让我期待后续展开的芳文社作品。

让我们一起见证《孤独摇滚》的成长,一起见证“小孤独”和三位伙伴的成长,也希望我们能在这份作品的激励下,和小孤独一起成长。

up其她孤独摇滚相关的二创,喜欢就戳个关注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