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制作人员讲述的《孤独摇滚!》Live场景制作幕后

原文为Febri网站的采访「メインスタッフが語る 『ぼっち・ざ・ろっく!』のライブシーン制作舞台裏」


(相关资料图)

原文地址:https://febri.jp/topics/btl_live_1/ https://febri.jp/topics/btr_live_2/ https://febri.jp/topics/btr_live_3/

注意事项:

本篇翻译整合了原文前中后三篇的内容,翻译后文字数约5400字。

部分地方标注了原文,动画相关术语翻译有参考。翻译水平有限,如有错漏,还望指正与海涵。

原文取材、编辑:宫昌太朗

翻译:冬人

前篇)

以下北泽为舞台,用充满幽默的方式,描绘少女们努力进行乐队活动的日常生活的作品,即是这部收获了巨大反响的《孤独摇滚!》。其中,生动逼真的Live场景也是本作的魅力之一。我们向动画制作人梅原翔太,以及Live导演(Live Director)川上雄介听取了其制作幕后故事。  

“Live场景需要手绘”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本次,川上先生以“Live导演”的身份参加制作。这是一个怎样的职位,设立这个职位的目的是什么,能请制作人的梅原先生说明一下吗? 

梅原  首先是受到来自Aniplex的意向,“Live场景想使用手绘”。这样一来,在录制动作捕捉之后,还必须要有用于手绘参考的CG。于是,就需要同时具备手绘与CG知识的人。所以就找来了川上君,他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使用Blender(*3DCG动画制作软件)进行工作了。 

川上  我本来是担任第5话“不能飞的鱼”本篇的分镜和演出。斋藤监督本来想一个人负责全部Live场景相关的演出的。但要做动捕的话,前期准备工作需要在很早之前就开始。如此紧张的日程,让监督一个人来完成实在是不太现实,所以最终变成我和斋藤监督两个人分工合作的形式。 

用实际中的乐器演奏来构想Live场景

——动作捕捉具体来说是怎么进行的呢? 

川上  最开始是拿着脚本和DEMO乐曲,来排练动捕。在排练中,以脚本写的独白或台词为基础,再结合炒热歌曲气氛,两方面一起考虑。和监督讨论着,然后构建起乐队成员的心情和感情变化。例如,“这个地方小波奇(后藤一里)觉醒了,想让小(伊地知)虹夏和(山田)凉对此有所反应”,在歌曲播放过程中,让演奏乐器的演员们一点点带上演技。 

——先让演员们模拟Live场景的意思吧。 

川上  是的。大家都有练习过,所以都是可以正常演奏的状态。然后我、监督、原作者的滨路晶老师和音乐监修的Instant老师站在一边,讨论演奏场景中角色的气氛、在什么地方用怎样的演技去诠释之类的问题。然后把固定摄像机拍下的排练影像带回去……然后到完成分镜绘制,大概是一周左右的时间吧? 

梅原  是的。川上君或监督用一周左右的时间绘制分镜,搭出Live场景的大框架。 

川上  例如,有细致的riff的地方给手部特写看看、这个打鼓的动作很帅啊,一边考虑这些事情一边画分镜。然后以此为基础制作出影像分镜(ビデオコンテ)(*把分镜以影片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东西),接着进入正式的动作捕捉录制。 

——原来如此。

川上  正式版是一边播放影像分镜,一边进行的录制,“这个音的时候请转过头来”,会下达这种非常细致的指令。Aniplex的音乐组则是会用实际Live的视角来看,“现实中不会出现这种动作”或者“演奏的节奏乱了”,连非常细节的地方都确认到了,这样进行的摄影。上午录制完正式版的动捕,下午就用这些动捕数据,用虚拟摄像机导出Layout。 

梅原  这部分光用语言比较难表达出来呢(笑)。用角色的模拟3D模型,来替换录好的动捕数据,就能制作出简单的视频。  

憧憬着监督的分镜里的“生动感”

——动捕录制完成后,马上就能生成这样的视频呢。

梅原  是的。下午就针对这个视频,用虚拟摄像机(在3D空间上虚拟设置的摄像机)拍摄必需的构图。例如,监督或川上君提出“请把这里的摄影机再调低一点”,根据分镜来下达指示,制作出3D Layout。

——从动作捕捉到3D Layout制作完成需要一天时间呢。第5话中,有着像把摄像机绑在吉他琴头一样的视角,这也是在分镜阶段就敲定的内容吗?

川上  是的。在3DCG里在琴头的位置绑上虚拟摄像机,这样子来摄影的。 

——感觉了解到《孤独摇滚!》的Live场景如此生动的奥秘其中之一。 

梅原  实际上,第5话用了很多川上君擅长的,非常夸张的Layout。但是,因为是把虚拟摄影机中有角色的部分剪辑出来制作的演出效果,所以印象中应该是看上去很生动的。 

川上  监督的分镜里,生动的摄影机放置方式,以及镜头的组合方式,让我非常向往,自己尝试来做才发现难度很高。我想把这个作为下次的课题,更好地掌握这种方法。

中篇)

本采访为讲述《孤独摇滚!》的Live场景制作幕后故事,请来了动画制作人梅原翔太和Live导演川上雄介。紧接着上回提到的,使用动作捕捉的独特制作风格,本回将更为具体地讲述各话出现的难点与着重点。

追求着“感情爆发的动作戏”

——接下来想请教关于每个Live场景的内容。首先是川上先生负责分镜、演出的第5话“不能飞的鱼”。纽带乐队为了出演Live,而参加了试镜的场景呢。

川上  这个Live场景的前半段,我在考虑如何细致地处理角色的感情。至今为止我比较擅长的是高速动作戏或使用空间的动作戏,我在考虑下一个该挑战什么的时候就出现了“感情爆发的动作戏”。然后首次挑战是在《奇蛋物语》,也因为是第一次,有些地方处理得不是很好。

——在追求着动作戏作画的同时,诞生了这次的第5话呢。

川上  是的。这次第5话,让我感觉我终于接触到了我想要的动作场景。

梅原  动作场景和日常场景,果然还是很容易分离开来啊。一旦动作场景开始,画面镜头就会不断替换、画面的呈现方式也骤然改变,类似的情况常有发生。当然,这也是一种好的方式,但也有遵从故事的形式,让动作戏的乐趣发挥力量的方式。我认为《奇蛋物语》和 这次的《孤独摇滚!》都是使用的后者的方式。

川上  我认为从A melo向B melo推进的同时,小波奇的感情逐渐加重,最终在副歌处爆发出来,这样的流程会比较好。有种在遵照着感情起伏来制作动作戏的感觉。

像身处LiveHouse一般“全身沐浴在声音中”的表现

——川上先生自身的目标,和作品的方向性达成一致了呢。

川上  差不多是这样的。另外,第5话是这部作品首个Live场景,所以我想表现出现实中的Live感觉。我自己并不是一个常去LiveHouse的人,制作人员里有喜欢音乐的人。我问对方“LiveHouse是怎样的感觉?”,回答“声压很强”。因为告诉了我“LiveHouse是一个能感受到声压的地方”,所以我才能表现出全身沐浴在声音中的感觉吧。

——原来如此。

川上  最开始想到的是,音箱的2个镜头。在那个时候让大家看到音箱振动的样子,小波奇她们的声音在这个空间里扩散开,如果能让大家看到这种庞大、强劲的感觉就好了。所以就联系上了振动摇晃的水瓶。起初从LiveHouse,这个对于观众来说是第一次的地方开始,然后逐渐进入到小一里的感情中去。接着,在她对虹夏和周围的想法膨胀之时,她脚踩下去的同时,感情也随之爆发。所以这部分,比起把这作为Live场景,我更像是把它当作动作场景去处理的。

梅原  起初,那个镜头里加入了闪电的效果呢(笑)。最终因为觉得“做过头了”就去掉了。

川上  因为原画效果非常棒,所以要去掉的时候我还感觉挺抱歉的。接着是围绕着小一里的运镜,我考虑到要做成一个在影像上能带来净化效果(*)的画面,所以基于我至今为止挑战过的技巧做出了这个。背景美术是立体的需要旋转,对于技术来说是很难的一个镜头,为了对应观众不断高涨的情绪,这边也要让大家看到更加华丽的镜头才行。

(*译注:原文为Catharsis,维基百科解释“净化作用(Catharsis)是一种利用音乐与艺术来纯洁心里,抚平悲伤的方式,由亚里士多德提出。在音乐与艺术中,让伤感与恐惧得到释放,而后重新恢复正常心理。”)

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图像背景的第6话和第10话

——这正是随着角色的心情变化,影像也随之变化呢。接下来是第6话“八景”,一里和(广井)菊理的路边演出场景。

川上  和第5话大致的想法相同,但由于曲子是伴奏版本,这就有点困难了。曲中有一处停顿,所以就选择把那里作为产生变化的契机。关于这个第6话,多亏了有本话分镜和演出的藤原佳幸先生在,把日常场景和Live场景很好地衔接在一起。先有Live场景,然后再制作剩下的场景,还挺困难的。 

——曲子开始之前的部分,是由藤原先生负责的是吗?

川上  是的。另外,因为想和第5话做出区别,就说想在演奏中使用图像背景。小一里把观众当作敌人而陷入思绪的地方。原先就讨论过使用图像背景的问题,就决定在这里尝试一下。

——第10话“黑夜之后”中SICK HACK的Live场景,则是几乎完全是由图像背景构成的呢。

川上  关于第10话,有一个原先构想好的版本,但是因为说“要做这个的话太难了!”就放弃了。 

梅原  如果用动捕来实现最初的构想的话,感觉预算会超很多,所以(笑)。

川上  于是只留下了我前半部分的分镜。后半部分,小一里的内心世界的部分、被菊理拉起手的部分,则是由监督负责的。

后篇)

广受好评的乐队青春故事《孤独摇滚!》。讲述其Live场景制作的幕后故事采访后篇中,以动画后半段的Live场景为重心,阐明本作品独有的艰辛和解决方式,以此来明确本作品所特有的风格是从何而生。我们询问了动画制作人的梅原翔太和Live导演的川上雄介。

看点为光源变化的第8话

——第8话“孤独摇滚!”是斋藤监督亲自担任分镜的一集呢。纽带乐队首次挑战Live的回数,川上先生是提供了技术支持,或是负责怎样的工作呢?

川上  是的。CG的同事给我发送了动捕数据,紧接着动画师们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制作起来了,我负责当时的数据的交互。另外像光源的设定、下美术的订单等也都是必需的,我也负责这些事务的检查工作。总而言之,第8话Live中的光源有很大的变化。对于动画来说,镜头内要表现光的变化是非常困难的,为了跟随背景美术中色彩的变化,赛璐璐(*)(角色)的颜色也必须改变。一般这都是在摄影阶段时进行调整的,但是根据需要也会在作画阶段就加上阴影来表现变化。

(译注:原文为セル,虽然现在已经不用赛璐璐片来绘制动画,但术语仍然沿用。指代手绘动画的中会动的部分的层、张。)

——确实如此,那个场景中Live光效演出令人印象深刻。

川上  第8话这部分是由CloverWorks担任摄影的佐久间悠也先生主导,进行整体管理的。佐久间先生有过在《歌之王子殿下》Live场景中,在摄影阶段控制照明之类的经验,所以他提议“这样做的话是可行的”。

梅原 先让佐久间先生做了测试影像。对于场景中的角色,根据光源的情况,背景或光的颜色所产生的变化的影像。和摄影同事一起考虑,把这个影像作为范本,表现出需要呈现的氛围感。这个时间点想让这种灯光亮起来,这样的话该如何给角色上色同事们做准备。或者是,怎样给角色上阴影才是最好的。想把这个测试影像作为参考范本。

川上  本来我想用摄影来管理所有的颜色变化,但有些镜头实在太难了,所以就把有违和感的地方,在赛璐璐中加上阴影来表现变化。歌曲中哪个时间点会改变照明,如果用作画时间表来一个个检查的话,从物理上来说几乎不可能,所以有了这个测试影像真的帮了我很大的忙。

连Live场景作画的协商都很不容易!?

——真是难以想象的艰辛啊。

川上  接下来和前面的算是相关话题吧,和动画师协商Live场景都非常困难。进入正题之前的说明都要花费一个小时左右。例如,舞台上摆着功放器播放声音,这个功放器是作为背景,由美术同事来画的。另一边,角色和乐器是由动画师在赛璐璐上画的,而功放器和角色在画面上肯定会有交错的部分,哪个部分是用赛璐璐画,哪个部分是由背景美术画。首先需要说明这点。另外,虽然我们使用了动捕技术,但按弦的手指动作是没办法捕捉到的。

梅原 在动捕的同时,演出同事用手机或摄像机把手部动作拍了下来,以此作为参考来绘画。

——手部动作是在动捕之外拍摄下来的视频啊。

川上  没错。然后我们还给动画师们制作了“作画时间表上第几格(コマ)变成了这样的手势”的参考视频。架子鼓的话,想要敲鼓时钹也一起震动,脚踏钹的开闭和左脚踩踏板的动作是相关联的,希望他们能注意这些地方来作画。总之准备阶段的说明相当耗费时间。 

因前两部作品的积累而诞生的《孤独摇滚!》

——光是听你说这些,我就已经非常混乱了(笑)。收录了《孤独摇滚!》剧中歌曲的专辑也大受好评呢。

川上  自己参与的项目能受到大家喜爱,这也让我发自内心感到高兴。

梅原 因为Live场景是川上先生制作的,不会有“这是我的歌曲”之类的感觉吗?“这是我的功劳!”之类的(笑)。 

川上  完全没有啦(笑)。在动捕排练的阶段,我的手上只有剧本和歌曲,每次要制作新曲的时候我就“我最爱这首歌”这样在主要工作人员里讨论。每次都在更新自己的“喜欢”(笑)。在制作出影像之前,我都是想着“真是首好歌”来听的,所以完全不觉得是自己的功劳。当然,加上影像之后能够向更多的人传递这份喜悦,这让我非常开心。

梅原 这是当然!

——回过头来看,《孤独摇滚!》对于二位来说,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呢?

川上  果然,比起参加了各话的分镜或演出,更是一部对我来说感情很深的作品。我首次作为主要人员参与的作品是《奇蛋物语》,接下来就是《孤独摇滚!》了,对于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作品。

梅原 《孤独摇滚!》的制作人员中,斋藤监督和川上君,另外还有人设的Kerorira君、副监督的山本裕介君等等,30岁前后的同年代人比较多。而且大家都很开心享受的样子。他们是比我要年纪小一些的一代,感觉他们就像社团活动一样的氛围吧。

川上  确实,感觉大家都是在很开心地在制作动画。

梅原 总是这样的现场,会不会因为没紧张感反而变得不妙啊(笑)。不过《孤独摇滚!》的相关人员里,之前一起制作过《奇蛋物语》和《更衣人偶坠入爱河》的人也有很多,所以才会有比较欢快的氛围吧。

川上  不,是真的很开心。其实无论我在制作什么作品的时候,都是非常开心的!

梅原翔太

出生地神奈川县。大学毕业后进入动画工房。之后移籍到A-1 Pictures,目前隶属于CloverWorks。作为制作进行参与了多部作品,2016年在《三者三叶》中担任动画制作人。作为制作人主要负责过的作品有《奇蛋物语》《更衣人偶坠入爱河》等。

川上雄介

出生地宫城县仙台市。动画师、演出家。主要参加的作品有《SSSS.古立特》《Fate/Grand Order -绝对魔兽战线巴比伦尼亚-》《奇蛋物语》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