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今天虽是第一次到新校园,但是能和哥哥一起上学,并不孤单。”2月6日,浙江省常山县天马二小新学期开学首日,刘浩与常山县撤并蒲塘教学点后分流而来的16名新生一起报到。

刘浩的哥哥刘翔也在该校就读,虽然学校离家远了些,但是兄弟俩更有伴了。而这是并校计划中,学校的有意为之。“以前小儿子在蒲塘读书,大儿子在天马二小,每天上下学都要分开接送,费时又费力,现在转到一起,不仅接送更方便,教学质量也更好,作为家长很开心。”刘浩的父亲刘小华高兴地说,学校还为“新生”们配备帮教老师,实行“一师一策”“一生一策”。

在加快城镇化进程过程中,农村教育质量提升、随迁子女受教育问题不容忽视,常山县聚焦规模小、生源少、条件差、质量低的“麻雀”学校——农村教学点,有序进行撤并,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常山县原共有教学点6个,由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人数逐年增加、常住学龄人口不断下降等原因,各教学点生源呈现向中心城区和较大镇聚集的流动趋势。为进一步优化城镇教育资源布局,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常山县高度重视、有序落实小规模学校撤并工作。“2022年暑期,我们已经顺利撤并富足山、澄潭等3个教学点,2023年我们抢抓春季开学节点,结合家长意愿,按照就近原则平稳有序完成剩余3个教学点110名学生的安置。”常山县教育局教育科科长徐群英表示,至此,常山县农村教学点全面清零。

此次天马街道蒲塘教学点、芳村镇前进教学点、招贤镇溪上教学点3个教学点撤并工作,从1月16日启动,到1月20日完成,仅用时5天。

高效撤并的背后,是一系列“暖心”举措的推动。溪上教学点地处山区,撤并前有一、二、五年级的33名学生就读,配有5名教师,平均每位教师只带六七名学生,不仅教学环境差,也浪费教育资源。教学点撤并后,33名学生全部进入招贤镇中心小学就读。“我们原来的学校只有一幢教学楼,操场也只是200多平方米的水泥地,学生平时做一些运动,跑跑跳跳很容易摔跤受伤,这边不但有塑胶跑道的大操场,还有音乐、美术等专业课教室。”原溪上教学点负责人范军政相告,新学校的优良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招贤镇中心小学至溪上教学点原先只有溪上村祠堂口一个校车接送点,为了让家长没有后顾之忧,放心地把孩子送往新学校,常山县教育局联合交通、公安等部门,在大麦坞村新增了一个校车接送点,解决学生上下学困难。“作为家长我最担心的就是安全问题,原来孩子要走好几里地,尤其是下雨天,现在把孩子送上校车等于就是送到了学校,也不担心会迟到,很满意。”陈子龙常年在义乌务工,家中只有妻子一人照看,他坦言,在外时心里总是惦记孩子不踏实,只有孩子安全上学,他才能安心工作。

对体质特异生活不能自理的学生实施“一生一策”,加强师资力量照管,安排老师一对一跟读、陪伴,让家长放心;对难以支付校车乘坐和中餐费,但又尚未达到享受资助政策要求的学生,发挥党员教师作用予以“点对点”帮扶;对因灾害、重大疾病等原因导致经济困难的学生家庭,与当地镇政府沟通协调,列入低收入家庭、低保户;对无需校车接送,却需求就近租房伴读的家长,提供相关信息服务……对每一位撤并涉及的学生,学校真正做到关怀送到每一家,温暖送到每一户。“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当中,我们老师会及时关注这批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会将他们在校的表现及时与家长沟通,让他们能健康顺利地成长。”招贤镇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段俊说。(常山传媒集团 供稿,作者:朱灿 占振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