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检察机关应深化新业态监督治理访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陈勇
□ 本报记者 张博
“上海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诸如点播影院、密室脱逃、剧本杀、电竞酒店等新业态发展起步早,广受未成年人群体欢迎。与之相伴的是,未成年人保护隐患露头更早,也更具典型性。”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陈勇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相关资料图)
今年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指出,“要以能动履职,用心呵护未成年人安全幸福成长”。对此,陈勇深有体会地说,“这些新业态不同程度地存在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风险隐患,应该成为检察机关能动履职的重点方向。”
新业态给未成年人成长带来隐患
2021年以来,最高检指导上海等地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推动国家有关部门对电竞酒店、盲盒、密室逃脱、剧本杀等新业态予以规范。
“在推进行业规范过程中,我们发现新业态给未成年人成长带来的风险隐患主要存在于以下方面。”陈勇说,场所设置存在安全隐患。如个别点播影院设置高度私密的包厢,变相提供住宿服务且不登记身份信息,导致犯罪分子利用这一漏洞,对未成年人实施侵害。有的密室脱逃场所的道具、装置设计安全性不达标,导致发生未成年人人身伤害事故。
同时,部分新业态商家存在违反法律法规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务的行为。陈勇表示,个别网络平台向未成年人提供高消费的游戏陪玩、直播打赏服务,电竞酒店向未成年人提供无限制上网服务等,都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陈勇认为,部分服务内容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有的剧本杀经营者向未成年人提供含有暴力、恐怖、迷信等内容的剧本,同样是新业态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
“这些情况不仅给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带来不安全的因素和不良影响,也不利于新业态自身的健康发展,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及时加以监督治理。”陈勇说。
新业态监管与治理四大难点
新现象往往带来新问题,找到根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前不久,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新兴业态治理未成年人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值得一提的是,4起典型案例中的两起均由上海检察机关办理,直指新业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为更好推进新业态治理,上海检察机关依托案件办理,对新业态监管难点、堵点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发现主要存在四方面问题。”陈勇说,“一是新业态领域问题新,发现难度大。由于未成年人猎奇心强、自我保护意识弱,很少主动向检察机关反映受侵害的情况,导致相关风险隐患不易被发觉。”
“二是新业态中的部分商家合规经营意识不强。有的经营者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了解不全面,落实不到位,或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刻意规避相关规定。”
“三是监管职能划分不清晰。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新业态属于混业经营,涉及多个行政执法部门,影响监管职责的落实。”
“四是相应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法律法规虽对新业态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但并不全面、不细化。这些都是新业态监管中的难点、堵点。”
检察机关能动履职“治未病”
守护未成年人,既要治已病,更要治未病。
为解决上述治理难题,陈勇表示,上海检察机关在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的同时,树立能动履职、诉源治理理念,努力实现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促进新业态健康发展的多赢效果。
“上海检察机关以‘检爱同行 共护未来’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监督专项行动为抓手,开展点播影院行业治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一系列法律监督‘小专项’活动。在办案同时,同步调查是否存在未成年人权益受到损害的情况。”陈勇介绍说,“我们充分发挥诉前磋商、沟通协商作用,推动各行政职能部门协同履职,不断完善制度规范,形成共治合力构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大格局。”
据了解,2021年以来,上海市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2980件,其中1件案件入选最高检指导性案例,9件案件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项报告的审议意见也对新业态的未成年人保护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未成年人保护新形势、新问题,更加能动、融合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全过程参与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不断深化新业态监督治理工作。”陈勇说。(张博)